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工業管理」標籤的文章

工管職務

工管職務大概可以分成四種 1.帶線工程師 2.工業工程師(IE工程師) 3.品管工程師 4.生管工程師 5.產品工程師 帶線工程師: 凡是產線的4M全部要管,人員、機器、物料、方法,晶圓廠隨便一個機器從3千萬到30億都有,只要有小小停工就損失幾百萬了,所以要求達成效率要9成以上,壓力非常大,一天14小時不停工作,手機狂響,總之雜事會一堆,該如何避免閒置的情形,可以好好思考一下,抗壓力不夠或是不想輪夜班就不要輕易嘗試了。產能規劃、生產調配、與作業員領班的溝通等等,老闆會不斷要求你產出一定量,致使你要督促員工達成目標。 工作技能:健康的身體、抗壓性、溝通協調能力。 IE工程師: 必須瞭解製程內容,簡單的EXCEL與SQL等,去解決TOC等等問題,改善瓶頸等等。產能規劃、生產線規劃、 成本或是獲利分析等等。剛開始IE只會讓你做工時測量作為產能規劃依據,制定各種機台產能規劃,需要用到龐大資料庫或是計算表,做了久一點會接觸成本分析,計算每個產品預估成本為多少等等或者是生產線規劃每一條生產線的產出約為多少,一條生產線的瓶頸才是真正的產能,實際的產出,首要的改善工作就是改善生產瓶頸機台,透過人員、機器、物料、方法4M去做改善。老IE做的應該是投資策略分析,廠址選擇、產品、產業未來發展。 需具備能力:溝通協調、邏輯概念,簡單的程式語言與報表資料庫等。 生管工程師: 生管分成PP與PC, 1.Produciton Planning,PP負責交期擬定,MPS、進度跟催,與業務密切結合。見識較廣,發展性比較好 2.Produciton Control,PC做各項產品的跟催、下單、生產排程等等。雜事比較多 大致瞭解工作內容之後,電腦運用也是EXCEL與SQL。還會接觸到ERP系統。接單後到出貨這部份都要控管,從下單晶圓製造、封裝到測試就是讓他達成該完成目標。我想大部分工作技能應該就是溝通能力吧,相互協調之類。英文與電腦程式,技能未來應該用不到囉! IC設計公司的生產管理人員比較缺,屬於比較上游公司。大部分集中在新竹,有興趣同學歡迎加入!以後同學會就辦在新竹啦!IC設計前5大幾乎不會用新人,但未來想跳近來,先選15或20大還是有機會跳到大公司。 工作技能:溝通協調,生產管理基礎技能,Excel與資料庫 品保: 1. QC ( quality control ):一般是技術員,負責執行材料檢驗...

標準工時_生產方式

圖片
https://e.vnexpress.net/news/business/economy/vietnam-lags-far-behind-in-setting-healthy-work-hours-lawmakers-4001432.html 傳統標準工時定義 標準工時( 做一件要花多久時間) = 平均時間 x 評比 x (1 + 寬放率) (平均時間除非變異十分小不然可能會失真!) 通常   評比 x (1 + 寬放率) 有些工廠可能會合在一起 定義為  工分係數 不一定每佔標準工時都要套用同樣計算公式 通常 會針對有瓶頸的工作站 才需要代入評比以及寬放來計算 就業主老闆們角度會care的是人力成本(生產成本) 可以藉由工時去乘上工資率(160/hr)可以去評估相應人力成本 當然還涉及到後續的出貨時間預估 一個很緊湊的標準工時 , 通常你會被產線罵 一個很鬆的標準工時 , 通常會換成被老闆罵 在這當中夾心餅乾角色 IE工程師(Industrial engineer)  或者 生管(Production management) 平均時間 平均時間 也就是標準工人的平均時間 其實會因為有人是快手or慢手有很多變因 快慢是會有差異的而且差很多 此外也會涉及 樣本數太少 可能會導致抽樣計算出的平均時間基準失真 在者通常我們會藉由 多次量測 相同 產品取其平均時間的手法來計算 但事實上還是會出現相同產品實際的工時時間變異會很大的狀況發生 1.會不同的 因為在此站會有不同的作業行為產生 不同作業行為發生也就伴隨不同耗費時間 2.有可能包含等待時間(實際上不該包含) 評比 因此還會有所以 評比 快手評比>1 ,慢手評比<1 (可能會給定一個ratio 來作為快慢手的調整率) 通常生產線普騙情況 要馬是 人機互動個佔一半 或者 機器為主人為輔 因此評比當中還涉及到你是評人還是評機器 寬放率 外乘法計算方式 寬放率= 寬放時間 / 淨時間 * 100 標準工時 = 正常時間 * (1 + 寬放率/100) 內乘法計算方式 寬放率=寬放時間/(淨時間+寬放時間) * 100 標準工時 = 正常時間 * (100 / (100 - 寬放率) ) 寬放一詞可理解為生產線OP不可能無任何中斷,整天以相同速度完成工作。 類似 OP 是需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