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理財學習」標籤的文章

投資理財_學習筆記(6)_股市專有名詞再補充

  「漲」和「跌」 上漲:今天收盤價大於昨日收盤價 下跌:今天收盤價小於昨日收盤價 盤整:股價在同一個價位附近上下起伏。(不太漲、不太跌) 「多」和「空」 多:上漲趨勢,也被稱作「多頭」格局或「牛市」(牛攻擊方式頭上的角由下往上頂)。 空:下跌趨勢,也被稱作「空頭」格局或「熊市」(熊攻擊方式從上往下撲)。 「做多」:先買後賣 「做空」:先賣後買 「利多」:有助於上漲的好消息 「利空」:可能下跌的壞消息 成交價 買賣雙方經過電腦隨機競選後,成交價格是隨時間不停變動的。 在之前有提到整股(一張一張買賣,最小單位1000股)的下單(撮合)交易時間為 工作日上午9:00到下午1:30(撮合交易多次,交易時間長) 早盤:開盤前的半小時(am8:30~9:00) 這個時候會有人掛單試水溫,也就是俗稱的「盤前試撮」。 這個時候的這些單,是可以隨時被抽掉的,所以在這個時段看到漲停、跌停都看看就好,價格都是在喊爽的。 盤中: 上午9:00到下午1:30 (4個半小時) ,此時段都還能喊價購買、賣出。 比方你在這段時間想要買股價為60元的股票你可以輸入57元掛單試試看能否買到。 尾盤: 要收盤前的半小時(下午1:00~1:30) 可能常聽到的術語「殺尾盤」、「拉尾盤」即指這段時間股價變化。 盤後:下午1:30~2:30,也就是零股買賣和盤後定價交易的交易時段。 (補充:零股買賣過去只能在盤後進行交易,不過在2020去年10/26開始有所謂的盤中零股交易新制。) https://www.yuanta.com.tw/file-repository/content/odd/index.html 收盤價:該股票收盤前的最後一筆成交金額。 盤後定價交易:只能用當天的收盤價來做交易。 比方你在這段時間想要買的股票收盤價為60元的你只能用60元來掛單購買。 Trading Day (簡稱T) T+1:交易後的第一日 T+2:交易後的第二日 零股買賣通常建議一次就要買14025元以上 因為手續費低消20元可以剛好滿(14025 * 0.1425% =19.985 ) 但假設若今天只買1000元 則1000 * 0.1425% = 1.425元手續費 但券商仍會直接跟你收20元低消(不足20元會很虧因為多付出19元)

投資理財_學習筆記(5)_投資報酬率

圖片
  投資報酬率 = 獲利 / 投入成本 = (賣出實拿金額 - 含手續費總成本) / 含手續費總成本  * 100% 我們用之前這篇 【投資理財_學習筆記(2)_存零股_零股投資成本計算_選擇開戶券商_下單方式及匯款時間】 https://coolmandiary.blogspot.com/2021/07/2.html 再舉一個例子複習 假設我們買了鴻海一張股票(股價100元) 換言之需支付購買金額為10萬元 額外手續費成本:100000*0.001425 = 142.5元 總成本:100000 + 142.5 = 100143元 之後股價上漲到110元 我們賣出鴻海這一張股票 額外手續費成本:110000*0.001425 = 156.75元 額外的證交稅成本:110000*0.003 = 330元 實拿:110000-157-330 = 109513元 因此賺到 109513元  - 100143元 = 9370元 藉此也可觀察到鴻海上漲10元不代表獲利10%。 買賣(投資)報酬率計算方式: (賣出實拿金額 - 含手續費總成本) / 含手續費總成本  * 100% {(109513 - 100143) / 100143 } * 100% = 9.36% 因此也要注意交易頻繁會被手續費跟證交稅吃掉獲利

投資理財_學習筆記(4)_股東可以幹嘛?

圖片
  股東 就是 公司的出資者(投資人),股份公司中持有股分的人。 依公司法規定不管你持有股數多少都屬於股東並享有相同股東權利與義務。 指是有部分權利義務會依照持股比例做為分配計算的基準。 股東權益 通常會被劃分為 1.資產收益權 (公司配發紅利、剩餘財產分配權) 白話來講就是指公司賺錢就分錢給你, 若經營不順收攤倒閉扣掉負債還有剩下的財產, 那還能按比例拿回一些錢,藉此減少損失。 ->這種收益權仍依照股東持股數比例而定 2.重大決策(參與)權 決定公司經營方針和投資計畫 絕大部分公司都有設立專業經理人來經營公司,但他們能決定的決策仍有限。 很多公司重大決策除了在董事會中提出討論之外,最終仍會拿到股東會上表決,若議案被否決則再好的案子也註定告吹。(不過這案例比較少) 可提出查閱公司帳務的要求 臨時股東會召開權與主持權 https://www.honhai.com/zh-tw/investor-relations/corporate-governance/organization 股東人數眾多因此若所有事情都要股東會開會決定,想必公司經營治理效率上就會不夠即時。 所以股東們為了提升治理效率,成立董事會,授權代為經營公司。 董事會主要就是代表股東們去行使控制跟管理公司的權力。 3.選擇經理人 董監事做不好也有可能在下次改選時被換下來。 股東會(參與股東會資格,並非持股即可參加。) 出席股東會要準備 股東開會通知書 出席證(身分證、駕照、健保卡、護照) 股東開會通知書 確認是否出席股東會、有無股東會紀念品 條列開會討論議題 確認鼓勵匯款帳號是否正確 股東會分兩種形式: 股東常會 :每年辦理一次 參與資格:公司法規定開會前60天取得股權 向股東報告公司經營現況,表決公司重大議案、投資案 公司法規定,董監事任期最長為3年,大部分公司都是每3年改選一次。(可以連任) 公司各項營業報告、財務報表和盈餘分配、虧損撥補只能於 股東常會 表決才具有效力。 臨時股東會 :非必要、不定期 參與資格:公司法規定開會前30天取得股權 通常是再公司面臨重大且具有時效性議案時召開,大部分 是因為公司經營大變革、董監事需補選。 最後買進日的推算 股東會前60天為「停止過戶日」(交割日) 再往前推1天則是「最後過戶日」,也就是製作股東名冊的最後交割日。 一般股票交割日為成交日加上兩個交易日...

投資理財_學習筆記(3)_公司財務方面知識

圖片
  通常要觀察一間公司的財務狀況 要看三張財務報表 1.損益表->投資人最關注的表 2.資產負債表 3.現金流量表 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 計算和顯示公司一段經營期間的營運狀況。 假設開立一個餐飲集團「營業收入」有一億(10000萬)還不代表淨利 還會需要扣除一些成本5000萬(廚師、服務員人力成本、水電、原物料費、店租...),這些 和生產直接有關的被歸類為「營業成本」(直接成本) ,剩下的5000萬叫做「營業毛利」。 但除了營業成本可能還會有額外的成本費用,比方雇了會計、業務這些人的 薪水 跟直接生產並無太大關係但仍需負擔的成本則被歸類為「營業費用」 。 所以扣除營業費用的2000萬就剩下3000萬的「營業利益」。 在一段經營過程中可能會遭遇類似風災、或淹水土石流的修繕費用這類跟營業並無太大直接關係的部分,可能就會額外花500萬做修繕裝潢,通常會歸類為「營業外收入或支出」。 稅前(還沒扣稅前)淨利 也因此從上述計算出來是2500萬 有收入代表要繳稅,假設要繳交500萬的稅 稅後淨利 則是2000萬 最後則會計算出每股盈餘為2元(假設這間餐飲發行1000萬股) 每股盈餘EPS = 稅後淨利 / 公司發行的股票數 財報公布的時間點 每月營收都是在次月的10號前公布 第一季季報 5/15前 第二季季報 8/14前 第三季季報 11/14前 年報 3/31之前

投資理財_學習筆記(2)_存零股_零股投資成本計算_選擇開戶券商_下單方式及匯款時間

圖片
  零股投資(積砂成塔投資法)是長期抗戰,難在短期看到成效。 存股方式分四種 效果比較好的是   「定期定額」 存入的錢拿來買零股 適合存股的條件(通常可以保守選擇穩定的個股,不可選擇短線型或熱門話題的個股) 1.選擇產業龍頭股(比方電信業的中華電、朔化業的台朔、台灣50),資本額不要小於50億,每年獲利率也不錯。 2.股價穩定(波動起伏不會落差太大),通常也表公司經營相對穩定。 3.配股配息要穩定(不是每年有配股配息就好,要近十年現金股利都有大於1塊錢以上) 不見得要挑高股息的個股(股息跟股價大部分都成正比) 4.成交量大(最少整股的日成交量不可低於1萬張) 交易量也最好也要每日過萬張以上(要有頻繁大量的交易量) 台灣50 (0050)也是適合存股的指標(每年都會有調整篩選更新。) 但操作方式較不同,傾向攤平每股的取得成本, 因為屬於指數型個股,所以不會分發股票股利,每年只會有現金股利。 投報率上算是穩定中偏低,所以也建議當有不錯價差時可出脫持股變現 那要怎麼買零股比較划算呢? 這就涉及到要先瞭解股票交易成本的部分 共分三部分 1.成交金額(成交價) ->不等於股價 成交金額是浮動的(依不同時間、供需結果產生漲跌變化), 為該筆交易(委託單)的實際成交單價。 2.交易手續費(繳給證券商的服務費) 券商主要收入來源,只要有交易不管買進賣出都要付。 手續費率法規訂定是上限千分之1.425 (也可能評估投資人交易量再來抉擇是否給折扣) 不同券商、營業員、交易方式、交易量都可能導致折扣不同。 (通常各家券商對電子下單都會有折扣,最差也有6,7折,小型的券商電子下單可能還有到2折) 手續費是按照費率在做計算,換言之,手續費金額就是跟著成交金額浮動計算的。 假設今天成交金額是5000元則手續費會收7~8元左右 股價小於15元的公司也不少換算下來的手續費對券商划不來 畢竟投資人不管是買幾股、多少錢一次交易行為要作的業務都一樣 因此各家券商手續費都有設置低消(最低收費門檻) 除了少數小券商(大展、犇亞、鑫豐)之外,其餘最低手續費低消是20元。 也就是說當我們買了14000元的股票跟5000元的股票 都一樣要付20元的手續費 也由於營股交易投資近幾年來日漸增多趨勢 因此也有一些券商針對零股交易戶成立定期定額專案 凱基、元富、富邦證券(皆有特別專案)...

投資理財_學習筆記(1)_金錢運用投資風險_股票基本知識(資本額_市值_總發行股數_張數_面額_加權指數_零股跟整股_上市跟上櫃)

圖片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不管是捨麼投資一定都會有風險,藉此也必須 先懂「風險耐受度」自己做好風險控管,自負盈虧。 投資風險評估表:在各家券商、基金投資or保險公司都會提供這類投資人風險屬性分析問卷。 https://www.anuefund.com/pdf/from/01.pdf https://www.fubon.com/life/cms/46EBED1A8E5B435C8094EEE3F23CEA40/2019-02/201907311141072526642127.pdf 花費分兩種 投資: 買書、學習課程、生財器具、人脈飯局 消費: 分兩種 必(需)要消費: 水電瓦斯、電話費、電費、車資、日常餐費、房租費、房貸等生活必要的開銷支出 想要消費: 下午茶、吃大餐、看電影等就算不花也不影響本來生活的 股票vs股市 股市 :顧名思義就是交易股票的地方(市集),常見的有上市、上貴、興櫃。 差異:法規嚴謹、財報透明度、獲利要求、資本額大小、流動性。 安全性:上市>上櫃>興櫃 股票 : 當你持有股票就等於 擁有公司 「部分所有權」 本質是公司為了募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 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 有價證券 證明你是公司股東的憑證(股份證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 股票發行張數有限,持有愈多對於公司決策影響力也就愈大。 在台灣公司法所發行的股票主分為兩種 普通股(目前在台灣公司所發行大部分都屬於此類) 特別股(公司法規定「股份有限公司」可以發這類股票,目的 在於籌措資本並不會在股票集中市場裡交易) 股票到底長捨麼樣子呢? 在以前古時候還沒有實施【公司股票集中保管】的時候 以前每位股東都可以拿到一張有實體印出來的股票(實體股票) 已邁入歷史 而由於公司在上市/櫃交易後由於頻繁股票交易,股東異動率高 因此股票統一交給集保公司統一來保管而不再大量印製實體股票。 自民國100年  7/29後 台灣集保結算所正式完成有價證券E化 證券集保存摺也因此不再被使用 股票庫存也就不需要一直跑證券公司補摺 直接透過APP或上證券公司網站即可 https://epassbook.tdcc.com.tw/zh/a1.aspx 股價是捨麼? 有時會聽到某一支股票30元,感覺好像口袋掏出3個銅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