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SAP CO」標籤的文章

SAP CO模組_控制模組(Controlling)_part3.CO-PC 物料標準成本核算

圖片
產品成本控制模組,主要分: 1.產品成本計畫PCP(BOM、工藝路線) 2.成本對象控制OBJ(同步成本核算包刮計畫成本、實際成本,最終成本核算期間關帳) 3.實際成本核算ACT(物料移動、物料分類帳、物料結算實際成本...) 一般主要流程 定義成本核算變式>滾算物料標準成本>發布標準價格 工藝路線(Routing) : 定義生產流程的結構(工序之順序),是描述物料加工、零部件裝配的操作順序的技術文件,是多個工序的序列。 工序 :表示工藝路線中帶名稱的步驟,如裝配。 一般而言會先將產品成本結構定義出來,以料工費層面來展延。 常見我們接獲到銷售報價成本要涵蓋範圍主要分為 產品製造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 而目前聚焦於「產品製造成本」這一範疇來深度探討, 主要又能往下拆分為「物料成本」、「人工費用」、「折舊費用」 其他還有可能「物料管理費用」、「製造管理費用」 產品成本結構在成本估算階段是一開始最重要第一步,又可分為 「數量結構」與「價值結構」兩個種類探討 A.「數量結構」 =>這邊探討都沒有涉及錢,主要focus耗時、用量。 A-1.料(聚焦於"用量")->BOM的概念帶入 一個成品向下展延可能又分由半成品跟包裝材料,半成品在下拆原材料等等。 A-2.工費(聚焦於"工時")->工藝路線的概念帶入 ->包含人工工時、機器運轉耗時 B.「價值結構」 物料主數據、成本中心計畫費率

SAP CO模組_控制模組(Controlling)_part2.實際過帳_分配(distribution)和分攤(assessment)

圖片
成本中心CO-CCA 實際過帳 實際費用過帳至成本中心分很多種形式,包含費用從其餘模組(比方:FI,MM) 或費用是在CO模組內部過帳的類型(比方:費用在成本中心之間轉移,透過分配/分攤、重過帳) 藉由FI/MM過帳 於FI跟MM模組做一些操作時候,系統會自動產生相應的CO憑證。 而且如果成本對象為成本中心則系統會自動把費用過帳到成本中心。 以下為自動產生CO憑證的操作 1.於FI模組手動輸入涉及初級成本要素的會計憑證(例如:日常費用記帳),系統 會在產生FI憑證(財務會計憑證)同一時間自動也產生CO憑證。 2.於MM模組的採購子模組建立費用採購訂單,收貨時如果採購訂單 有"收貨時評估"屬性,則除了產生物料憑證外,也會產生相應FI憑證、CO憑證。 3.於MM模組的庫存子模組處裡發料任務(例如:對成本中心發料等)時候,系統會 產生物料憑證與FI憑證,若存貨的對方科目屬於成本要素就還會產生相應CO憑證。 成本中心重過帳 表示費用在成本中心之間轉移,成本會在CO內部流動。 比方可能一筆費用先記入A成本中心,後來又轉移到B成本中心。 通常發生在先前輸入有誤或者也有可能希望費用轉由另一個成本中心承擔。 如果發送方和接收方有跨越費用屬性,換言之,兩方屬於不同功能範圍,可藉由後台設置 來確保CO跟FI的統一。 統計指標記帳 對成本中心的統計指標輸入相應的值,一般在月末輸入,用於分配或分攤循環,給 分配或分攤循環提供拆分成本或費用依據。 若分配、分攤循環規則中使用統計指標,則必須要先對統計指標過帳,才能執行分配或分攤。 類別屬於「固定值」的統計指標,一般只需記帳一次後續都能一直適用。 類別屬於「總值」的統計指標,對於特定月份適用,該月可多次記帳。 分配(distribution)和分攤(assessment) 主要就是將費用從一或多個成本中心(發送方)拆分、發送到其他成本中心(接收方)的 兩種手段。其為成本在不同成本對象之間流動的一種方式。當完成分攤、分配後, 發送方成本就減少而接收方成本增加。 分配與分攤循環之間區別 分配:將發送方成本以原成本要素分配到接收方。分配完成後,接收方以原成本要素接收 發送方的成本。 比方企業用電費用,先歸類到能源類成本中心,再去按照各部門用電比例多少進行分配。 可能品保部門用電占比:30%、生產單位:50%、IT部門:20%,互相...

SAP CO模組_控制模組(Controlling)_part1.基礎觀念

圖片
控制模組CO(Controlling):是SAP系統處理內部會計相關業務的模組之一。 通常也被稱作「管理會計」、「成本會計」。 主要管理會計會是去接收來自財務會計資料做相應數據分析及處理。 又細分以下幾個子模組 A.成本中心會計(簡稱CCA,Cost Center Accounting),CO-CCA B.內部訂單(簡稱OPA,Internal Orders) C.產品成本控制(簡稱PC,Product Cost Controlling),CO-PC D.獲利分析(簡稱PA,Profitability Analysis),CO-PA E.利潤中心會計(簡稱PCA,Profit Center Accounting) 成本控制範圍主要會橫跨到 工廠生產端的PP、庫存的MM兩個模組及財務會計模組FI 控制模組CO(Controlling)主要的組織結構 由最上層到最下層 第一層.經營範圍(Operating Concern) 為CO-PA中最高層次結構,一個經營範圍可以被分配給多個控制範圍。 第二層.控制範圍(Controlling Area) 為管理會計中的組織結構單元,用於核算企業收益和費用支出使用狀況。 控制範圍和公司代碼之間存在1對1或者1對多的可能,通常若有一個控制範圍有跨公司 成本分配的情況就屬於1對多。 第三層.公司代碼(Company Code) 為總帳模組中最重要的組織結構,也是實際業務中會計主體。 成本中心會計CO-CCA 1.主要針對企業某一部門(IT部門、產品部門、採購部門...etc)費用進行記帳、拆分(分配/分攤)和分析。 2.費用會以單一個組織區域即成本中心來追蹤,換言之,成本中心是費用控制的責任單位。 3.可用於對成本中心未來費用做化,以此為基礎,比較計畫費用跟實際費用之間差距 去對成本中心的業績進行考核。 管理會計常見名詞觀念 成本流-Cost flow 用於描述「企業內部成本流動」 以技術層面來探討,其為「管理會計憑證」,借用"借/貸"概念,以此反映捨麼性質的成本由哪流向何處。 常見的「管理會計憑證」如:統馭憑證、獲利分析憑證、利潤中心憑證...etc 此外,管理憑證無借貸必相等的概念,允許存在「單邊憑證」。 成本物件(對象) Cost Object 為成本流的源頭和目的地 在SAP中成本對象如下: CTR(成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