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期末考_Case4,5
Case4.智慧金流:金融4.0與FinTech 請說明金融1.0到金融4.0演變差異各階段定義 人->電->手->智 金融1.0: 90年代以前,記帳、傳票等業務都人工填寫,算盤是主要計算工具。 90年代以前,特定在於記帳、傳票等業務都 人 工填寫,算盤是計算工具。 金融2.0: 90年代中後期至新世紀初,銀行資訊化,電腦自動生成記帳與報表。 到90年代中後期至新世紀前幾年,PC普及加上初步聯網,銀行進行電腦資訊化,記帳作帳傳票基本上都能透過 電 腦來自動生成,金融2.0時代可自動記帳、生成報表,但存取款轉帳都還是要到實體金融機構各分行。 金融3.0: 金融服務無處不在,第三方支付興起,手機即可支付各項花費。 2012年由布雷特.金恩提出「Bank3.0」概念,強調銀行需從一個場域概念轉化成無處不在的金融服務。第三方支付興起,基本上出門不需要帶錢包,有帶 手 機即可支付吃飯購物、乘車等花費。 金融4.0: 結合AI、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帶來智能金融、科技驅動和個性化服務。 結合了AI、大數據、區塊鍊等金融科技(FinTech),為金融業帶來了質變及金融革命。 帶來了 智 能金融、科技驅動、個性化服務。 金融監理沙盒 金融風險可控的實驗場,由主管機關監理。 在一個風險規模可控的環境下,針對金融相關業務或遊走在法規模糊地帶的新創業者,於主管機關監理之下的一個實驗場所。 由英國金融業務監理局(FCA,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在2015年11月推出「監理沙盒」倡議,希望能打造發展創新金融服務及產品的實驗場所。台灣則在2017年12月2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監理沙盒條例),在2018年4月30日生效,包含了退場機制、補償機制,實驗者必須設計如何退還款、賠償損失等機制。 影子銀行(Shadow Banking) 非銀行機構提供類似銀行的服務,逃脫監管。 有三種最主要存在:銀行理財產品、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產品跟民間信貸。 指的是一些提供和傳統商業銀行類似的金融服務的非銀行中介機構,通常能藉由做成財務報表以外的業務,這些資產在銀行的損益表看不到而逃脫監管。 監管科技(Regtech) 用AI科技管理金融科技的法令遵循問題。 是為了應付金融科技發展延伸出來的服務,金融新創科技開始為金融市場創造更便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