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運算遇到的問題發展_邊緣運算容器化_結合雲原生(Cloud Native)

https://www.winsystems.com/cloud-fog-and-edge-computing-whats-the-difference/


邊緣運算最初遇到的問題
雲端運算因應不同情境應用需求所衍生出的邊緣運算,
其實對我們寫程式的軟體人員而言,多半還是會顧慮到如下問題:

1.應用程式下發可移植性問題(標準環境):
我們寫好的程式應用需要具備可移植性,雲端去下發到邊緣端應用時候,有可能因應邊緣端不同環境(比方OS不同),就導致應用無法啟動。

2.可統一編管性問題:
由單一的控制面系統管理雲端及邊緣上的應用
比方部門中你上面就是由主管分配任務給你,假設有多位主管都分配任務給員工時,要聽誰的以誰為主,此時就類比於邊緣端的工作混亂情況。

3.可伸縮性:
一套架構可支持不同性能、規模的基礎設施。


4.可去中心化:
模糊邊緣與中心的邊界,實踐應用和資料的全局分散式協作。
傳統方式物聯網設備採集到資料直接上報給雲端,如果雲端掛了那整個系統就癱瘓了。
但在邊緣運算搭配IoT模式下,物聯網設備採集到資料是傳到鄰近的邊緣端,此時即便雲端掛了整套系統仍可正常運行,某種程度也算備援機。但可能遇到問題就是管理者無法在雲端即時觀測到邊緣端運行情況。


邊緣運算容器化

容器化通常市面常見的成熟工具技術也就是Docker了,之前篇章介紹過。

容器化部屬優點:
1.解耦運行之間的依賴
藉由將服務打包成容器後,發佈到邊緣終端上,由於已經包成容器,也不會被OS侷限因為是基於應用軟體層。

2.標準化應用的分發
Docker有統一標準的鏡像倉庫,可將打包好的應用容器發佈到該地方,有需要時候再去作拉取。

3.擴充應用類型十分容易
比方一個容器不夠可能就是多運行幾個容器。


邊緣運算容器化不足的地方

單機限制: 缺乏多機通訊網路,限制邊緣總算力的規模。

編管限制:缺乏多實體、不同節點擴展主機的連接能力,限制了對複雜業務描述的彈性。

更新限制:需要安裝業務以外的應用才能對容器進行更新。

管理限制:邊緣應用定義和管理模式與應用分離,限制了業務敏捷性。


邊緣運算從容器邁向雲原生(Cloud Native)

雲端原生是指為最佳利用或實現雲端特性而創建的東西。這些雲端特性是雲端運算原始定義的一部分,包括作為服務提供的功能。雲端運算的特徵還包括可擴展、彈性、共享、按使用計量、基於服務以及透過互聯網技術無處不在。




Ref:
Edge Computing and the Cloud-Native Ecosystem
https://thenewstack.io/edge-computing-and-the-cloud-native-ecosystem/
Cloud-Native
https://www.gartner.com/en/information-technology/glossary/cloud-native

边缘计算路由器,到底是个啥?
http://www.icpcw.com/Information/Tech/News/3374/337448.htm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何謂淨重(Net Weight)、皮重(Tare Weight)與毛重(Gross Weight)

經得起原始碼資安弱點掃描的程式設計習慣培養(五)_Missing HSTS Header

Architecture(架構) 和 Framework(框架) 有何不同?_軟體設計前的事前規劃的藍圖概念